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
「冼星海生平年譜詳編」項目編號:JC19239
《冼星海年譜》
A Chronology of the Life of Sinn Sing-hoi
編著者:查太元
版次:公元2020年11月香港初版1刷
出版者:中大合唱協會有限公司
國際標準書號:978-988-75095-0-9
規格:大十六開鎖線平裝,內頁548頁。
豆瓣讀書鏈結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5238723/
※紀念冼星海誕辰115週年※
【內容簡介】
冼星海(1905-1945)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著名作曲家,一生四十載,近半歲月在海外成長奮鬥,但在其短暫的國內活動中,留下諸多不朽抗戰歌詠樂作傳唱至今;又其晚年滯外期間寫下的藝術歌曲、管弦樂作品,亦可視為類似體裁的中國先聲。冼氏之成就,無疑貢獻我國文藝發展良多,為其樹碑立傳、編纂年譜,屬理所當然之舉。冼氏於1945年10月30日逝世,在其歿後曾有數份繁簡不一之年譜問世。其一是1945年11月15日延安《解放日報》第四版刊印之《星海同志年譜紀略》,其二是1957年諶亞選編輯之《音樂家冼星海》所附《冼星海年譜》,內容與《紀略》大致相同,其三是齊毓怡於1985年發表之《冼星海年譜選載》 (僅記1937年7月至1938年11月事跡),其四是秦啟明於1989至1990年間分期發表的《冼星海年譜簡編》 。上述年譜雖曾長時間為冼星海研究提供基礎,但從其標題中「略」「簡」表述可見內容不夠充足,《紀略》過於粗略未經過縝密考證、以致與史實略有出入,《齊譜》至今未有完整全貌問世,而《秦譜》加入過多「潤飾創作」筆法,雖內容較繁但多處經不起推敲,信度有限。甚至,戴鵬海曾撰文《唯史不可以為偽——秦啟明〈冼星海年譜簡編〉偽誤實錄》 (以下簡稱《戴文》),指出《秦譜》的疏失與過錯,並認為以冼星海的「業績、貢獻、地位和影響」而言,沒有一部「完整、全面、真實、準確」的年譜,是「說不過去的」,並期盼能有研究者能為冼星海編輯年譜,「否則就是失職,就無法向後人交待」。很可惜,《戴文》自1995年發表以來,並無人接續開展類似工作。有鑑於此,本書編著者以「冼星海生平年譜詳編」為題,申請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並獲得批准(項目編號:JC19239),便著手開始新版《冼星海年譜》編纂工作。
【編著者簡介】
查太元,祖籍江西省修水縣,1987年於臺灣省臺中市出生,九江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,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博士(2018)、文學碩士(2012)、文學學士(2009),涉足中國近現當代音樂史、表演藝術、大眾文化等學術領域,曾教授大學國文、中國古代文學史、中國文化史、文學概論等課程。2012年發表碩士學位論文《〈黃河大合唱〉版本考訂及其相關問題研究》。2015年參與策劃上海愛樂樂團「朋友,你聽過黃河嗎?」音樂會,協助組織滬、港、臺三地藝術團體首演冼星海原版《黃河大合唱》,是次演出獲新華網、中國國際廣播電臺、上海廣播電視臺、上海《文匯報》《勞動報》等媒體報導。同年,為臺灣教育事務部門《異體字字典》正式第六版撰稿。2016年,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南海之聲「音悅人生」欄目撰稿並錄製「來自寶島的樂聲」系列節目,介紹臺灣作曲家及代表作品。同年,為逢甲大學雅風校友國樂團編曲《我校光大永無疆》,於逢甲大學五十五週年校慶校友音樂會指揮首演。2017年,參與逢甲大學「攻略祕笈——作文能力精進課程」網絡教學及影片製作。2018年,發表博士學位論文《「樣板戲」文化問題研究》。2019年,改編朱踐耳《節日序曲》為國樂版本並由中華國樂團於臺北首演;為臺南第二高級中學校友國樂團編曲校園民歌《紅樓夢》國樂合奏版本於臺南首演。同年,參加九江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獲三等獎。學術活動方面,曾於武漢音樂學院學報《黃鐘》及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》等發表論文,參加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、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主辦之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10週年學術思想論壇」,及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之「回到現場:歷史音像裡的中國近現代音樂」學術年會、「首屆『兩岸三地』音樂藝術專業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」,與香港浸會大學主辦之「第五屆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討會」等會議。近年撰寫之散文隨筆、社論、藝評等,曾見於《萌芽》《三聯愛樂》《音樂週報》《澳門日報》《東方早報.上海經濟評論》《上海評論》《橄欖古典音樂》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等報刊網絡媒體,並曾為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教材《大學國文好好用》編寫附錄單元〈吾將上下而求索——辯論入門〉。
※初版已售罄。